拋繡球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兵器“飛砣”,并且多在作戰(zhàn)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也逐漸發(fā)展成現在的繡花布囊即繡球。繡球是姑娘們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圓形最為常見,也有橢圓形、方形、菱形等。繡球大如拳頭,內裝棉花籽、谷粟、谷殼等,上下兩端分別系有彩帶和紅墜。人們在茶余飯后互相拋接以娛樂身心,起到溝通感情的作用。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后來逐漸演變成為壯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拋繡球是廣西壯族人民在歌圩開展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每年春節(jié)、三月三、中秋節(jié)等傳統佳節(jié),壯族人民都要舉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頭、河畔,他們分成男女兩方,拉開適當距離,互相引吭高歌,用歌聲來表達問候和增進了解,歌詞內容廣泛,涉……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