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洗龍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jié)習俗。端午節(jié)這天,所有人家都會像過年時一樣在祖屋擺上香案祭祖,而洗龍水,相比于吃粽子、賽龍舟,更顯重要,是海南本土民眾所必須進行的神圣“儀式”,人們可以不吃粽子,不賽龍舟,洗龍水卻是一定要進行的。一般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海南四面環(huán)海,老百姓們對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認為屈原投江后變成了龍神,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會出來活動,這天所有的水也就變成龍水。人們洗龍水可以……[詳細] |
![]() |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種之一。由三亞市落筆洞古人類遺址考古成果可知,一萬年前已有“三亞人”在這里生息。宋太祖開寶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設于今三亞市之崖城鎮(zhèn),領寧遠、吉陽兩縣(今三亞、黃流一帶)。產生、流傳在這一帶的民歌統(tǒng)稱崖州民歌。崖州民歌有明顯的佛教“齋歌”和唐詩格式影響的痕跡。唐代佛教傳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亞市崖城鎮(zhèn)(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嘆調就出自“齋歌”,當與寺廟中的念誦……[詳細] |
![]() |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區(qū)(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黎語轉剎,起源于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于護尸、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黎族民間傳說,建茅屋時,竹竿不斷從屋頂滑下,人們?yōu)楸苊獯蚰_碰頭刺臉,便不斷地跳呀躍啊。這情形頗具趣味,就逐漸模仿和改進,便形成了跳柴舞。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詳細] |
![]() | 海南島服可說是極具創(chuàng)意的“海南特產”。島服以鮮紅、明黃、寶藍、翠綠、橘紅各為主色,然后取一兩樣主色配以雪白色,絢麗又極有風情,熱鬧卻也不過分。海南島服樣式簡潔、質樸,上衣為短袖衫,下裳是寬松七分褲,色彩艷麗繽紛,圖案爭奇斗研。圖案以熱帶植物與海洋生物為藍本,進行了各種或抽象或具象的變形,散發(fā)著熱情似火與清涼宜人相互交織的奇妙氣息。游客遠道而來,脫下西裝革履,換上海島休閑服,頓感輕松。有道是人在景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