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古代的鼓吹樂演繹發(fā)展而來。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將民間鑼鼓音樂引入宮廷,依宮廷詩詞歌賦作曲,書于木牌,供演奏時對照,故名“牌子鑼鼓”。后來唐明皇封作曲者為“老郎”,并規(guī)定農(nóng)歷3月18日為“老郎”紀念日。此后牌子鑼鼓又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多用于婚喪、祝壽、祭祀等儀式上。牌子鑼鼓由大鑼、大鼓、大鈸、小鑼、馬鑼各一、嗩吶2只組成,7人演奏。后將大鑼、大鼓、大鈸改為京鑼、小堂鼓、京鈸,增添大喇叭、墊鈸和擊鈴……[詳細] |
![]() | 位于武漢市蛇山之巔的黃鶴樓,始建于公元223年,這座樓屢建屢毀,僅清代就7建7毀。各代的黃鶴樓風格不同,宋樓雄渾,元樓堂皇,明樓雋秀,清樓奇特。建樓的傳說是美麗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開了酒店,?椭杏幸坏朗,回回喝酒不買酒菜,只用隨身帶著的水果下酒。店主人揣想他一定清貧,執(zhí)意不收他的酒錢,同他交了朋友,道士也不推辭,就此領(lǐng)受。一天,他用橘子佐酒,飲罷,用橘皮在酒店的壁上畫了一只黃鶴……[詳細] |
![]() |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國,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龜山腳下,與樵夫鐘子期通過高山流水之曲一見如故,結(jié)為知音,相約來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卻辭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絕,摔琴絕琴,從此不復(fù)鼓琴。伯牙子期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兩千多年。特征:產(chǎn)生在我市漢陽區(qū)、蔡甸區(qū)的伯牙子期傳說,已進入中國文化典籍《列子》、《荀子》和《呂氏春秋》,明代作家馮夢龍以故事寫成話本小說《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更使傳說家喻戶曉。相……[詳細] |
![]() | 賤三爺”是生活在明朝中期漢陽縣的民間機智人物,他豁達豪爽、機智幽默、聰明能干,兼有舍己為人、扶危濟困、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品德,并具有“越是狠的越不怕”的豪氣。他沒有固定職業(yè),干過百行百業(yè),他斗地主豪紳、0商0者、流氓地痞從不手軟,幫助窮苦人從不吝嗇,寧可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資助受苦難的人。他到處行俠仗義,為民除害,在民間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故事與傳說。特征:“賤三爺”的故事具有極鮮明的漢味文學的特色,鄉(xiāng)……[詳細] |
![]() | 惟楚有材,同義詞有“惟楚有才”出處源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蔽,系語首助詞,古籍惟、唯、維通用,如《書·泰誓》“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岳麓書院的正門口驕傲地掛著一副對聯(lián):“惟楚有材,於斯為盛”,而岳麓書院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書院最引人注目的是門口那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的名聯(lián)。這是一副典型的集句聯(lián),上聯(lián)“惟楚有……[詳細] |
![]() | 卓刀泉傳說流傳于洪山,講述的是關(guān)羽駐兵今卓刀泉,因天旱無水,兵干馬渴,關(guān)羽一急之下,卓刀于地,頓時水涌成泉,后來人們便把此泉取名為“卓刀泉”的故事。在洪山區(qū)伏虎山下,傳說原有一口古井,后人因井建寺,名曰“御泉寺”,而起初的卓刀泉就在此寺前。史載,“御泉寺”始建于宋代,位于古代武昌城東驛道的隘口處,即著名的洪山“九嶺十八凹”之地,前有桂子山擋道,地勢險要,為兵家爭奪之地。明初,楚昭王朱禎來此游覽,見……[詳細] |
![]() | 武漢地區(qū)人民從古至今十分重視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在各種節(jié)日文娛和慶典活動中喊彩和唱彩歌較為流行,且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論是過春節(jié)、元宵佳節(jié),還是平時婚喪嫁娶、建房上梁、生日祝壽都有喊彩和唱彩歌的習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漢地區(qū)的民間彩歌以它節(jié)奏鮮明有力、韻律自由、好唱好記的和彩形式、音樂色彩和語言藝術(shù)的特色,和它的古老性、豐富性而引起了群眾的喜愛和省內(nèi)外從事民間文學理論研究的……[詳細] |
![]() | 湖北木雕船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漢代,經(jīng)歷代藝人不斷發(fā)展,成了一種獨特的工藝品。湖北木雕船種類繁多,古往今來,大江湖泊上來往穿梭的各種船只為木雕船藝術(shù)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藝人制作成各種供觀賞的小型木船。如民間木帆船、古代漕船、畫舫、龍鳳舟以及民間燈會上的彩船等,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木船的特點。各種海船的造型美觀別致,講究裝飾。畫舫、龍鳳舟的造型、紋飾則典雅華麗,顯示出民間匠師的精……[詳細] |
![]() |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一首古代民歌《木蘭辭》,將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傳唱至今,使人們對“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充滿了敬仰!赌咎m辭》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流傳在北方的一1篇敘事民歌,講述了一位巾幗英雄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出生在一個普通軍人的家庭,從小就喜歡讀兵書習武術(shù)。木蘭的父親是一位老軍人。當時北方邊境烽煙四起,皇帝下令征兵北伐。按照當時的征兵制度,木蘭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