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丑場子,主要是表演蠻婆、蠻漢夫妻之間0 打斗的二人場面。關于蠻婆蠻漢,據(jù)有關資料介紹:他們每年拖兒拉女,攜帶簡單行李,挨莊過村游串,每到一處她們先挑選一個舊窯破房住下,由蠻漢照管孩子,蠻婆即依門入戶尋找食物,她們每到一家,不像平常乞丐一樣訴說自已的苦難,并自稱會相面算卦,先是一番吉言利語的巧說,說張三面相好,將來會當官發(fā)財,討好主人家,促使給些東東西西,她們見什么要什么,俗諺有“就像蠻婆家見甚要甚……[詳細] |
![]() | 氣象萬千的黃河奔流到黃土高原,彎了大大的一個彎,圣賢們就在這大彎里留下了九曲黃河陣。九曲黃河陣是誰留下的?有人說是《封神演義》中云霄、瓊霄、碧霄擺下的黃河陣;有人說是姜子牙擺的軍事陣圖演化來的;還有人說九曲是元始天尊的太極圖,普及到正月社火活動中,演繹成九曲黃河陣了。黃土地上,轉九曲是最出彩的一出戲。傳說九曲可以消災免難、開運生祥,八十老轉了九曲都可以活到九十九,所以一到時間,十里八村,芳鄰遠親都……[詳細] |
![]() | 洛川塬是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黃土塬,因為地處陜北與關中之間這塊特殊區(qū)域,使它成為一個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藝術家們將這片神奇而誘人的黃土地稱之為是生長民間藝術的佳壤沃土。洛川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為上郡,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洛川民間舞蹈獨有的風格!把嗤趼殑Α钡某鐾,填補了秦地發(fā)現(xiàn)燕國器物的空白,正是在這片深厚的黃土塬上,不但保留著一大批古老的民俗遺風,而且產(chǎn)生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對面……[詳細] |
![]() | 洛川,地處陜北南部,塬面寬闊,溝壑縱橫,古屬雍州之域,夏商系西河國地,周平王十五年(公元前756年)秦文公設置鄜畤,后秦建初8年姚萇于縣北部始設洛川縣,沿襲至今已歷時1600余年。洛川“地接關輔風承周秦,境臨洛渭俗融戍狄”,古老的黃土高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悠久的歷史在這片塬上留下了眾多的印跡,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風俗具有了多樣性。在這片世界上黃土層最厚的黃土地上不但遺留著一大批……[詳細] |
![]() |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于陜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xiāng)、舊縣等鄉(xiāng)村,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陜西方言稱“蹦跳”為“蹩”,此舞以蹦跳為特征,故稱“蹩鼓”。洛川為戰(zhàn)國時秦、晉、魏爭奪之地,傳說蹩鼓即由軍陣演變而來,其后通過與當?shù)孛耖g祭祀祈雨活動結合而流傳至今。黃章鄉(xiāng)已確知的蹩鼓表演傳承者已達六代之久。洛川蹩鼓表演者均為男性,表演時頭包戰(zhàn)巾、背插戰(zhàn)旗、腰系戰(zhàn)裙、腿扎裹帶,或挎鼓,或持鑼、鈸(大镲……[詳細] |
![]() | 素有“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美稱的洛川縣,從古至今流傳著“拉棗枝”的婚俗。據(jù)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姜獻琛《洛川鄉(xiāng)土志》記載:“新婦下轎,即用棗枝上栽核桃大棗面兔,掃帚上栽紙花,名為拉花頭”。拉棗枝的人多由新郎的姐夫或姑夫擔任,棗枝上栽的面兔核桃大棗各有象征意義:面兔象征小兩口聰明伶俐如同活潑的小兔;核桃是洛川方言咕叨(吵架)的諧音,《拉棗枝歌》有“棗子頭上栽核桃,小兩口見面不咕叨”之說,意喻夫妻和睦……[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