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陜北是華夏文明的發(fā)祥之地,這里山大溝深,萬壑縱橫。深厚的黃土和豐富的砂石,為建造窯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高原溝壑雄奇,蒼涼而貧瘠,在與大自然的殘酷搏斗中,造就了豪放粗獷的陜北人民,也誕生了極具特色的黃土建筑—陜北窯洞。窯洞雛形的產生距今已有4500年的時間。到周代形成半地穴式,到秦漢后發(fā)展為全地穴式,也就是現在的土窯,而窯洞建筑最輝煌的時期在明末清初。由于窯洞民居具有冬暖夏涼、節(jié)能節(jié)地、……[詳細] |
![]() | 寶塔山的傳說以寶塔山為依托,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對勤勞勇敢和正直善良精神的追求和崇敬,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北宋時改名為“嘉嶺山”。因山上有寶塔一座,故通常稱為寶塔山。陜西省延安寶的塔山位于延安城東南,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F存寶塔為宋代建筑,平面八角形,高約44米,塔基周長36.8米,共九層,樓閣式磚塔,寶塔底層辟有南北兩個拱門。北門額書“……[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