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烙畫古稱“火筆畫”、“火針刺繡”等,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長期以來,民間藝人巧妙地在木質家具、折扇、木質擺件和木質工藝品上烙出山水、動物及花鳥魚蟲等圖案,因而使烙畫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陳生存先生,現為: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密云區(qū)美術家協會理事。二十年來,共創(chuàng)作木板燙畫作品五百余幅,其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八十七神仙卷》、《水滸一……[詳細] |
![]() | 太師屯鎮(zhèn)東田各莊村的“九曲黃河陣燈俗”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俗稱九曲黃河陣燈會、燈場子,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山西移民將燈場子帶入東田各莊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九曲黃河陣的陣式,按周易九宮八卦之方位,以富貴不斷頭傳統圖案九曲而成。陣內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宮和中宮共九宮,象征中華九州。人們從入口進,順利的通過連環(huán)陣,再從出口返回,就意味著一年順順當當,平平安安。九……[詳細] |
![]() |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擊節(jié),說唱相間進行表演,另有四人分別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揚琴)和瓦琴進行伴奏的曲藝表演形式。五音大鼓約在清代乾隆年間出現。它是多種曲藝鼓書和鼓曲表演形式,在為清朝的陪都承德行宮提供娛樂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產物。最初在宮內稱為“清音會”,后來傳入民間。傳到北京市密云縣巨各莊鎮(zhèn)蔡家洼村五畝地自然村的一支被完整保存了下來,直至今天,已流傳100多年。蔡家洼村五畝地自……[詳細] |
![]() | 上金山獅舞始于清同治末年,興于光緒年間,流傳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上金山舞獅的獅頭鼻梁上有“王”字,無毛、無崽,青黃兩只,既像獅又像虎,故被村中百姓稱為“虎頭太師獅”。兩只獅子的盔頭上各鑲有二十八個蝸牛,代表二十八宿;每個獅頭上有十二個鈴鐺表示十二生肖或十二月份組成,清脆嘹亮的銅鈴響聲各不相同,象征天人合一的盛世浩天氣氛。獅皮不同于民間普通的舞獅,為青黃二色細棉布配白布縫合而成,面上縫合南牛毛鱗片若……[詳細] |
![]() | 西邵渠村金鐘總督老會已創(chuàng)立500多年,是一支仍保留著古老傳統、演藝形式多樣的花會。共有7檔會,依次是:大篩、五虎棍、仙家老會、奉秧歌、奉秧福、雷音、響器,按規(guī)定需要148名演職人員。各檔會都有不同的樂器、道具,不同的表演形式。主要會檔有:響音大鼓共有12面大鼓、2個鈸、2個鐺子,81套打法,打出來氣勢磅礴,夜深人靜時聲音能傳遍方圓20里。1949年,曾被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五虎棍為武打……[詳細] |
![]() | “瞎掰”是一種可折疊的木制生活用品,打開可以當板凳坐,睡覺可以當枕頭用,上面雕刻的圖案可供欣賞。“瞎掰”又名魯班枕,傳說它是2600年前魯班發(fā)明的!跋龟敝谱骷妓嚲殢碗s,制作難度大,一個“瞎掰”是用一塊整板制作而成的,在制作過程中,需要鋸、刨光、磨、鉆、鑿、摳、上漆、打蠟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跋龟钡闹谱髟,基本上是靠“以缺補缺的方法,”它的巧妙智慧與創(chuàng)造性也正在于此。一鋸下去,兩個面應相……[詳細] |
![]() | “霸王鞭”是一種傳統民間歌舞形式,在密云地區(qū)已有200多年的傳承歷史。已知傳承脈絡主要有兩條:一是古北口鎮(zhèn)楊莊子村,相傳該村的“霸王鞭”是由清朝駐扎在此的軍營中傳出的;二是東邵渠鎮(zhèn)西邵渠村,是200年前由創(chuàng)立于明朝的“金鐘總督老會”中“什不閑”會檔傳承的。密云“霸王鞭”的基本動作是:以串上銅錢和彩綢的竹竿為道具,表演者人數不限,每人用手抓住竹竿中間,分別擊打“上三路(手、臂、肩、背)”、“中三路(……[詳細] |
![]() | 密云歷史悠久,據傳說和歷史記載,早在春秋戰(zhàn)國以前,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編創(chuàng)了好多傳說故事,世代相傳保存下來。密云自古有兩條大河,即潮河和白河,尤以白河流域廣大,經常發(fā)洪水,兩岸百姓深受其害。因此,樸素的勞動人民就希望有一個能降服這經常泛濫的洪魔。于是就產生了這冶仙塔的故事傳說。密云縣城東北面的山上有座磚塔叫“冶仙塔”。塔尖上有盞燈,一到晚上,紅光閃耀,很遠就能看到。……[詳細] |
![]() | 黍谷山位于密云城南7.5公里處,又名黍谷先春,是密云外八景之一。黍谷山景色優(yōu)美,古跡寺廟遺址眾多,還留下了很多故事傳說。黍谷山地區(qū)的文化形式在密云地區(qū)是比較早的,這是由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的,所以這里的傳說傳承年代非常久遠。最早當屬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陰陽家鄒衍吹律大戰(zhàn)黑風怪,吹律喚春天,教黎民識五谷的傳說;其后有漢代張堪打敗匈奴,開墾稻田八千頃的傳說;唐代有蓋蘇文練飛刀刺殺唐王李世民的傳說;有大詩人陳……[詳細] |
![]() | “蝴蝶會”是以蝴蝶為形象特征的一種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因其通常隨走會隊伍進行表演,也被視為一個會檔。流行于北京密云縣卸甲山、康各莊、尖巖、古北口河西、八家莊等地。深受當地群眾歡迎。據傳說,“蝴蝶會”起源于元朝初年,就已知材料證明在密云已流傳二百多年。密云“蝴蝶會”與國內其它地區(qū)以蝴蝶為形象特征的表演形式不同,它采取成人與兒童疊加上肩的表演形式,拓展了表演的空間,增加了表演的觀賞性。其基本形式是:選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