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羊口開海節(jié)是羊口漁民在長期的海上作業(yè)習俗中形成的以祭祀河神、海神、龍王、船神、天妃等諸神,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人船平安,滿倉而歸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間祭祀活動。每年的正月十六,漁民們出海勞作前在壽光北部羊口鎮(zhèn)小清河入海處舉行儀式。家家戶戶提前蒸好嵌棗餑餑,備好豬頭、大炸魚、黑毛大公雞、各種點心、瓜果、生菜等供品,帶上紙馬、紙幣、紙元寶、高香、鞭炮,身穿盛裝,手提蓮花燈、鯉魚燈、小船燈等各式各樣的小漁燈,陸續(xù)趕……[詳細] |
![]() | “百鳥朝鳳”是流傳于壽光市崔家村一帶,約創(chuàng)作于1840年前后,祖輩相傳至今的古老而別具風格的民間舞蹈。它融歌舞、戲曲于一體,其演出隊伍龐大,道具奇巧,表演豪放,氣勢恢宏,亦歌亦舞,有唱有逗,語言風趣、幽默,表演生動、活潑!鞍嬴B朝鳳”中既有舞蹈又有唱詞、小戲。演出時,演員眾多。其中“五彩祥云”由24人組成,手舉48塊彩云,分甲、乙兩隊,頭云手舉“日月同輝”“歡度佳節(jié)”云彩,上下飛舞,做出“夜叉探![詳細] |
![]() | 壽光侯鎮(zhèn),系山東四大釀酒古鎮(zhèn)之一,釀酒歷史源遠流長;傳說神曲制作源出此處。自古就有“神曲出侯鎮(zhèn),佳釀透骨香”之說。“水為酒之骨,曲為酒之血”,有了這兩大優(yōu)越條件,所以使宏源老酒千年傳承。宏源白酒傳統(tǒng)釀酒技藝有其顯著的特點:一是全程人工操作,從踩曲開始至蒸酒結(jié)束,期間需要經(jīng)過幾十道工序,這些工序的完成,全部由人工操作完成,而不是用機械代替人工勞動。二是原料,無論是制曲還是蒸酒全部使用當年剛收獲的,質(zhì)……[詳細] |
![]() | “鬧海”是廣泛流傳于壽光境內(nèi)的一種較為古老的民間舞蹈,它起源于舊時每年開春出海前在“海神廟”和“龍王廟”前舉行的大型民俗活動,以祈求大海風平浪靜,出海人平安歸來,在傳承中作為文化符號流傳千年而不衰!棒[!睂偃何琛V場舞,根據(jù)海水動物中魚、龜、蝦、蟹等形象,扎制成鮮明生動的道具,裝扮在表演者頭部或上身部進行有序的表演。其表演隊形有:辮子花、里梅花、梅花斗、四門八斗等;其中角色分“海仙”、“眾仙”、……[詳細] |
![]() | 《月宮圖》,俗稱跑燈,是流傳于壽光市境內(nèi)的一種較為古老的民間舞蹈形式,每年正月十五演出,場面宏大,舞姿優(yōu)美,燈隨人走,以浪漫主義的手法來表現(xiàn)國泰民安、福壽康寧、五谷豐登、共慶豐年的美好情景。《月宮圖》所表達的故事是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壽光一帶遇到一個少風的豐收年,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魚蝦滿倉,百姓們奔走相告,歡歌笑語,慶賀豐收。這一豐收景象感動了天上月宮的仙女們。她們梳洗打扮……[詳細] |
![]() | 壽光制鹽起源于商、周時代。據(jù)《尚書•禹供》載,這一帶“海濱廣瀉,厥田斥鹵……厥貢鹽稀”;商周時期用陶罐納鹵煮海,稱之“煮海為鹽”;漢代,煮鹽改為煎鹽;明朝,煎鹽改為熬鹽;清初,開始灘田曬鹽至今。制鹽工具古今不同,但修灘、上水、制鹵、結(jié)晶、收鹽等工序基本一致。修灘:蒸發(fā)池、調(diào)節(jié)池扒壓1至2次,結(jié)晶區(qū)扒壓3次,使其土壤達到最佳含水量,最佳密實度,做到池底堅實平整,不滲漏。上水:提取地下鹵水……[詳細] |
![]() |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1。那時,1的可并不顯威風,和平常人一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shù)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里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陕模、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么辦呢?倉頡犯難了。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jié),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