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倉頡生來聰穎過人,七、八歲時就模仿大人熟悉了時興的結(jié)繩記事,且有豐富的想象力,從結(jié)繩套進而演繪成畫圖狀物名事。一天,他家的黑花母羊下了兩只羊羔。他守在羊羔與母羊身邊,從母羊的身上不停地撕下黑白兩色的絨毛,捉摸著結(jié)出個繩套來,記下這三只羊的母子群像,母親叫吃飯他也不理睬,手里捻著花毛線,心里思摸著該怎樣結(jié)繩。他不滿足大人們那種按部就班地結(jié)兩個小繩結(jié)以表示下了兩只羔子的老辦法。于是,他捉摸來捉摸去,終……[詳細(xì)] |
![]() | 倉頡的故鄉(xiāng),在今陜西省白水縣北塬鄉(xiāng)陽武村。上古時期這兒曾是黃帝族的一個部落,時稱“陽武國”。山巒起伏、林木蔥郁,洛河水穿山過嶺,滾滾東流……倉頡的父親復(fù)姓侯岡,名洛山,是這陽武國中一個地道的農(nóng)牧山民。母親黃娘,是古洛邑(今洛川縣)黃龍山老黃龍的女兒。傳說她是女媧補天后在洛河洗澡時不小心掉進洛水里的女兒轉(zhuǎn)世再生。洛山和黃娘天作地合成婚之后,夫妻倆恩恩愛愛歡度日月。一天,洛山放羊歸來,帶回來一顆從山林……[詳細(xì)] |
![]() | 古槐是白水縣雷村一歷史名物,它和五龍山一樣有許多傳說。古槐在五龍山東北約五華里處的通道村澇池旁。這棵古槐高約兩丈,粗至二人環(huán)抱不住。樹內(nèi)形成一空洞,可容四人圍桌茶話。樹梢平杈嫩枝,葉茂密蔭,中間有一碗口粗的樹枝,低垂于地面,常年風(fēng)吹雨淋而不朽,整個澇池被覆蓋在一片樹蔭中,澇池水冬無凍,夏天不腐,四季如溫泉一樣。有一年夏天,雷電交加,古槐被電擊起火,熊熊火焰煙霧沖天,人們?nèi)ゾ,措手不及。結(jié)果不救自滅……[詳細(xì)] |
![]() | 陽武倉頡的諸般奇人異事早已傳至黃帝。黃帝久有納賢之意,只是難得召見。當(dāng)時黃帝居住的橋山距離陽武國較近,黃帝的妃子麗娛恰巧又是陽武國人,距倉頡家只是洛水之隔。因此,黃帝對倉頡的事跡知道不少,心中總是惦念不已。由于黃帝時常想念倉頡,一日,借出游華山,便帶著妃子麗娛和一班近臣順路去陽武國會晤倉頡。不料是夜三更黃帝做了一夢,夢見橋山中突發(fā)山洪,趕得他與群臣無處躲身,妃子麗娛被洪水卷去。黃帝大喊一聲驚醒,心……[詳細(xì)] |
![]() | 在伊川縣的葛寨和皇得地村附近,有一眼歷史名泉,叫上皇古泉。上皇古泉是今天釀酒用水的上等寶泉。欲問它的由來,還得從夏禹王說起。相傳,遠(yuǎn)古的時候,夏禹王鑿開了龍門、放走龍門南積聚的湖水以后,原來的湖底裸露出來,是一片好大的陸地,就叫“皇得地”。夏禹王就駐扎在皇得地,附近出現(xiàn)了一眼清瑩潔凈的泉水。這眼泉未露出地面之前,是一條惡龍的寓所。這條惡龍本來掌管著這里的湖水。每年,它不是推波助瀾淹沒湖邊的田地、房……[詳細(xì)] |
![]() | 很多年前,有一家財主。財主家有個小伙計兒,叫杜康,杜康十四五歲,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俐,很是喜人。財主家的客人很多,整天大車小轎,來往不絕。客人來了,財主總是酒肉款待。一喝酒呵,就是大半天不散場,杜康在桌前席后,篩酒、送菜,也總是一忙大半天,可是,盡管他每天都是手不離酒壺,卻從沒有喝過一口酒。怕的是財主見了,說他是個“貓兒嘴”呀!一天,財主家又來了幾個憨厚的客人。不用說,財主更是酒宴相待了。杜康呢……[詳細(xì)] |
![]() | 倉頡建造藏字樓失敗后,象瘋了一樣,離家出走,漫游他方。一日來到一處古時名曰“陽虛山”的地方,大約就是今天的陜西洛南縣。當(dāng)時這里正鬧洪災(zāi),大河漫漲,小河洪溢。他來到了一條大河岸邊,突然發(fā)現(xiàn)河面洪流中從上游漂來一物,遠(yuǎn)遠(yuǎn)望去好象是個紅樸樸的精光小孩,一起一伏地在洪水中浪蕩浮游而去。當(dāng)他箭一般沖到跟前,伸手去抓時,那物卻是哧溜一下光滑地鉆入水中再也不見浮出水面。他一個猛扎鉆入水底摸索了半晌,也未找到,心……[詳細(xì)] |
![]() | 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陜西白水縣有個集賢村。村頭有一口泉水,甘甜醇美,凈無一塵。泉旁,有戶人家,老頭兒姓杜名康,說是夏禹的后裔。老頭和老伴,就象那口甘泉一樣,性情溫和,心地善良,是個遠(yuǎn)近聞名的好人。老兩口兒,無田無地,就靠著那口泉水釀酒度日。他們清晨汲水,整日精心釀造。每月只釀得醇酒三壇。他們釀造的酒勝過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的瓊漿玉液。傳說有什么“竹葉青”、“狀元紅”。但最醇美的要算“千日醉”了。那“……[詳細(xì)] |
![]() | 民間宴席習(xí)俗。即行菜八道,坐菜五道,故名。流行于長武縣等北部城鄉(xiāng)地區(qū)。講究有一道安席的壓桌菜——品盤,由墊菜和表層兩部分組成。前者多為面皮、多種涼菜和拆骨肉條,后者為豬腱子肉、耳蹄肝腸之類,頂部撒上各色菜絲。擺上酒具、餐具后,客人入席上桌?蜐M后,專人澆上優(yōu)質(zhì)酸湯調(diào)汁,方可動筷品嘗。品盤開動后,客人一邊飲酒嘗菜,主家便一道接一道地端上八個行菜,講究咸甜酸辣各味俱全,蒸炒熗燴各法都用。行菜多在燒頭肉……[詳細(xì)] |
![]() | 花棍也叫“渾身響”或“霸王鞭”,主要流行于延安、富縣一帶;ü饔媚竟髦瞥,一般長近四尺,粗不過一寸,花棍上鑿有很多空槽,槽內(nèi)裝有二至四枚可活動的麻錢(銅錢)或鋼環(huán),為了美觀可染成花節(jié)狀,表演時演員身穿古代兵丁服或現(xiàn)代秧歌服,手持此棍,從頭、肩、腰、腿、腳等部位翻身、打轉(zhuǎn)、纏腰、踢腿、有節(jié)奏的依次擊打,并帶有民間武術(shù)動作,同時還發(fā)出“沙、沙”的響聲。表演場地在廣場和舞臺均可,舞臺表演人數(shù)一般二至八人……[詳細(xì)] |
![]() | 耍龍舞也稱“耍龍燈”,歷史悠久。據(jù)《陜北文化概述》中介紹:它起源于黃帝時期,傳說當(dāng)時有一種《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xiàn)過由人扮演龍的形象,耍舞龍的習(xí)俗,通過長期的發(fā)展和演變終于形成了今天人們喜歡的民間舞蹈。關(guān)于龍的形象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它身似蛇,臉?biāo)岂R,角似鹿,耳似牛、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龍”的制作,首先由竹條扎成龍節(jié),然后節(jié)與節(jié)相連便成龍身,表面糊上紙或布,再畫上色彩,龍眼……[詳細(xì)] |
![]() | 耍獅子”民間也稱“抖獅子”、“獅子舞”。耍獅子這一習(xí)俗起源于三國時期的南北朝,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獅子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yán)勇猛之感,被人們稱“百獸之尊”,古人認(rèn)為它能驅(qū)妖鎮(zhèn)邪,所以人們在舉行一些節(jié)日的活動中將舉上畫好的獅子進行慶賀,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耍獅子。耍獅子同樣也是在大型的慶;顒又性趶V場上進行表演,獅子由人來扮演,小獅子一人舞,大獅子由兩人(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詳細(xì)] |
![]() | 嗩吶,民俗也稱“喇叭”,是一種民族樂器,它由桿子、碗子、篌子及哨等部件組成,桿子由柏木或松木經(jīng)油長期浸泡后制作,長1.2市尺左右,桿上并有八個眼;碗子由黃銅鑄成,長0.6市尺,篌子長0.2市尺,哨子是由嫩竽子桿制作。陜北嗩吶經(jīng)過多少年的演變與發(fā)展成為陜北的一種不可斷裂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它反映在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當(dāng)?shù)靥赜械牡胤轿幕O蚕矘窐返膯顓嚷曉邳S土高原上留下……[詳細(xì)] |
![]() | 陜北的民間有一種叫“搭平伙”的習(xí)俗。搭平伙的時間一般是在晚上或霪雨天,此時,人們往往聚會在一起,地點大都是村子的中心,人又比較戶拉(愛門戶),或者是光棍漢家,大家坐在一起山里上,溝里下,說長論短,也有時人們在一起玩牌耍棋,或者聽別人說西游(講故事),時間長了大家都感覺有點餓,這時有人提議“搭平伙”,于是大家異口同聲地說,能哩(可以),然后眾人就七嘴八舌地提各自的方案,有的說殺只羊,有的說買幾只雞,……[詳細(xì)] |
![]() | 潼關(guān)在黃河中游,人文開化最早,以前的婚俗,總是守著先王的舊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訂婚,先取雙耳環(huán),送給女方,這叫定親。隨后由男家備辦衣料首飾等物,擇吉日送往女家,這叫許口。謂女方已答應(yīng)了這頭親事,又叫吃面,因女方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條,取百年合好,長遠(yuǎn)永久之意。現(xiàn)在風(fēng)俗較前簡單,分訂親、看家、認(rèn)門。訂親是介紹人往返說合,取得男女兩方同意,約定地點見面談話,雙方若無意見,就互贈禮物,以為憑……[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