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江龍舟賽已有百年歷史。今年端午節(jié),除了龍舟比賽,還有祈福儀式、祭河神、群龍醒獅表演、水上娛樂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今年的活動也受到中央電視臺關注,央視利用新媒體手機平臺現(xiàn)場直播龍舟比賽。香江龍舟賽已然成為貴港一張閃亮名片,當天吸引了近三萬人到場觀看比賽。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在港南區(qū)瓦塘鎮(zhèn)香江第六屆“和為貴”端午龍舟節(jié)上,來自本地8支龍舟隊在香江江面激揚江濤,一決高下。經過三輪激烈比拼,譚村隊問鼎……[詳細] |
![]() | 武林鎮(zhèn)龍舟賽作為一項傳統(tǒng)民俗活動,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平南縣武林鎮(zhèn)龍舟賽在西江武林段熱情上演,為群眾送上精彩的端午民俗大餐!拔乙呀涍B續(xù)參加三年的龍舟賽了,為能取得更好的名次,我請了10多天假回來做好賽前訓練!痹趶V東從事紡織工作的賢化屯小伙古明緯說。與古明緯一樣,賢化屯有30多名青壯年特地從外地請假回鄉(xiāng)訓練,為比賽做足準備!氨荣愂怯芍車迕褡园l(fā)組織的,賽道長,很能考驗隊伍的耐力及團結精神![詳細] |
![]() | 消防演練一般是政府組織的活動,然而在廣西平南縣大安鎮(zhèn),群眾們不但自發(fā)地每年定期進行消防演習,并且還為此成立了一個專門節(jié)日——大安鎮(zhèn)消防節(jié)。大安鎮(zhèn)消防節(jié)是一個被大火燒出來的節(jié)日。大安鎮(zhèn)古稱大烏圩,清代時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十分發(fā)達,商鋪林立,小巷縱橫。但由于當時的建筑基本上以磚木、泥木結構為主,加上人們缺乏防火安全意識,大安鎮(zhèn)在道光年間曾遭遇過一次特大火災,損失極為慘重;馂倪^后,鎮(zhèn)上有識之士意識到防火工作……[詳細] |
![]() | 馬山壯族會鼓歷史源遠流長。據(jù)考證,它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兩代。其最初的功能為驅鬼鎮(zhèn)妖,外襲警報,祈求吉祥,最后逐漸演變形成壯族民間一種娛樂活動而流傳至今。馬山壯族會鼓使用的道具主角是鼓,配角是鑼和鈸。鼓者聲音洪亮、渾圓、厚重,鈸和鑼聲則顯得十分清脆。會鼓有很多打法,有混鼓打(序曲)、狂歡鼓、舞龍鼓、扁擔鼓、花燈鼓等,中間還有各式各樣的插曲鼓。敲打時,多人協(xié)作,鼓聲撼動四面八方。如今,每逢節(jié)慶之日……[詳細] |
![]() | 馬山壯族扁擔舞主要反映壯族人民從種到收的主要勞動過程。打時,每人手執(zhí)一根扁擔,模擬勞動動作,上下左右,站立下蹲,轉身跳躍,原地前進等互相敲擊,有時配合叫喊“咳咳”呼聲,場面緊湊,氣氛熱烈,具有強身健體和娛樂作用。馬山壯族扁擔舞2010年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被譽為“廣西民間舞蹈一枝花”,曾進京向中共十二大代表匯報演出,兩次代表廣西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體育運動會文藝表演榮獲一等獎。2010年……[詳細] |
![]() | 傳統(tǒng)龍舟文化是伴隨龍文化的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是以龍為主體,龍舟為載體,龍舟競渡為表現(xiàn)形式的民俗文化事項,積淀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和豐富的審美情趣。1053狄青率軍南來,如今西鄉(xiāng)塘區(qū)平話人聚居區(qū)居民即為平南軍人后裔,每當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人們相聚看龍舟賽,唱平話歌;“正月元宵妹不睇,留心五月睇龍船,五月龍船真好睇,龍船好睇滿江邊。”這些唱詞在西鄉(xiāng)塘轄區(qū)沿江兩岸延續(xù)了近千年,婦孺老幼耳熟能詳。在壇洛……[詳細] |
![]() | 觀音誕是紀念觀音誕辰的節(jié)日。在廣西崇左市大新縣寶圩鄉(xiāng),這個節(jié)日不僅熱鬧而且內容豐富! ∮^音又稱觀世音,在佛教和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因其曾經發(fā)愿,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時,即會得到她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故名觀音! ≡谥袊略汉兔耖g,觀音的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女相觀音約始于南北朝時期,盛于唐代以后,民間婦女最崇拜“送子觀……[詳細] |
![]() | 廟會是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柳城廟會以開山寺最有特色! ∶磕贽r歷二月初八,柳城開山寺熱鬧非凡。善男信女在煙霧繚繞中口頌佛經,在佛祖面前虔誠地許下心愿,祈求人生平安! ¢_山寺又名壽佛寺,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是廣西四大古寺之一。開山寺風景秀麗,寺前18棵百年古榕連片成群,暗合十八羅漢拜佛之意,形成廣西絕無僅有的獨特風景。遠處群山環(huán)抱,開山寺前有一山,遠遠望去……[詳細] |
![]() | 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節(jié)是廣西第三批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壯族民俗風情。左州金山,古稱左陽,又名金山寺。據(jù)說該寺建于明成祖永樂年間,由于建前在山上發(fā)現(xiàn)一個金爐,故名金山。建寺后有尼姑常住奉經,連日香火不斷,至明成化十四年(1448年)將農歷二月十九定為紀念日。每年這天,寺廟擠滿了前來燒香的群眾。人們或雙手合十誠心祈福,或奉香禮拜,或求簽占卜,都希望沐浴到節(jié)日的福音。全城舞獅舞龍、唱戲慶![詳細] |
![]() | 世界茉莉-,中國茉莉看橫縣! M縣,地處桂東南,素有“中國茉莉之鄉(xiāng)”的美譽,是國內最大的茉莉花種植和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橫縣茉莉花,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味濃,是茉莉花中的上品。橫縣已經成為中國茉莉花茶標準化生產、檢驗、交易中心,在花卉產業(yè)中具有較高美譽度! 榱税l(fā)揮橫縣茉莉花更大影響力和社會效益,每年八九月份,橫縣都會舉辦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jié)。節(jié)日秉承國際化、標準化的理念,……[詳細] |
![]() | “社公節(jié)”是合浦縣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社日,俗稱土地誕! ∶磕贽r歷二月初二為春社,八月初二為秋社。合浦人認為,一年四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家業(yè)興隆,全靠社公保佑,因此城鄉(xiāng)群眾都有“做社”的習慣。每逢社日,群眾都會到社公廟燒香祭拜,以求保佑。 合浦縣的社公廟遍布城鄉(xiāng),或依古木怪石,或以街頭巷尾而立,故社也稱坊。社坊各有專名,如“興仁坊”、“太平坊”等。明清以后,基層組織都以社、坊命名。祀社之……[詳細] |
![]() | 南寧端午節(jié)與各地一樣,源于紀念屈原,卻又獨具地域民族特色。 節(jié)日當天,南寧人家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之類的香草,食用爽口、清涼的南寧五月粽,以祭奠先賢。 南寧五月粽,俗稱端午粽,又稱堿水粽、涼粽,是遠近聞名的端午食品。涼粽用糯米摻和堿水做成,為了增加爽脆度,有時還加入少量硼砂、豆蓉,用草繩捆扎,箬葉包裹,煮熟置冷。粽身呈半透明嫩黃狀,沾紅糖漿或白砂糖食用,甜而不膩。 節(jié)日期間,南寧人還走到戶外……[詳細] |
![]() | 在南丹縣八圩、里湖瑤族鄉(xiāng)等地聚居著瑤族的一個支系——白褲瑤,因白褲瑤至今沿襲著古老的生活習俗,有著“人類文明活化石”之稱,特別是喪葬文化中的“砍牛”儀式,更是充滿著神秘色彩。在南丹·丹文化旅游節(jié)期間,上千名游客在里湖瑤族鄉(xiāng)王尚屯目睹了神秘而獨特的“砍!绷曀,成為此次文化旅游節(jié)中最“搶眼”的活動,讓人們充分感受到了白褲瑤淳樸的民風和獨特的喪葬習俗?撑、打銅鼓是白褲瑤為死者舉行葬禮的儀式,整個葬禮……[詳細] |
![]() | 祭薩節(jié)是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于每年農歷二月第一個卯日舉辦,是當?shù)貎H次于春節(jié)的隆重節(jié)日。節(jié)日當天進行了品侗家油茶、吃侗家糯飯、“薩”福進萬家、侗族原生態(tài)歌舞展演、喝平安粥、侗家長桌宴等活動。傳說關于“薩”,還有一段傳說:相傳“薩”為保衛(wèi)侗寨安全,在一次與外敵的戰(zhàn)斗中,“薩”因寡不敵眾,在黎平一個名叫“弄堂概”的地方縱身跳下懸崖,英勇獻身。后人為緬懷她,便在寨中建起了專門祭“薩”的祭壇,以后逐漸形成了一套……[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