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棚口,又叫彩門,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不扎工藝,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是澠池縣天池鎮(zhèn)東天池村民間藝人的一手絕技,馳名宜陽、洛寧、新安等地。棚口起源于民俗活動,是東天池村民間藝人在與鄰村爭廟會時形成的。舉辦廟會時人們在裝飾彩門時,請來能工巧匠,用彩綢扎成繡球,綴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傳統(tǒng)戲劇人物形象,鑲嵌在彩門上。后來人們將各種彩門集中起來,統(tǒng)一設計,精心組織,達成一座十分壯觀的大彩門,這種大型彩門就叫……[詳細] |
![]() | 王莽攆劉秀的傳說由來已久,在內鄉(xiāng)的大部分傳說故事都是公元25年前,劉秀登基之前在南陽伏牛山一帶被王莽追殺時的傳說故事,經(jīng)過千年來民間流傳,使其更加完美生動,主要是以山、樹、地名等有特殊現(xiàn)象的神話傳說故事為體裁,如:(1)伏牛山的神話傳說。王莽追殺劉秀,劉秀逃出京城長安,直奔南陽。王莽派兵圍追堵截,一馬平川又無處躲藏,眼看要被追上,急劉秀仰天大叫,“天亡我也!”剛住聲,一頭大青牛從天而降,張口把他吞……[詳細] |
![]() | 宣講圣諭是中國封建社會縣級行政長官的“六大職能”之一,是對老百姓進行宣傳教化的一種形式。主要是教化百姓忠君愛國,尊老愛幼,棄惡向善,和睦鄉(xiāng)里,以保持社會穩(wěn)定,鞏固封建政權。據(jù)史料記載,從漢代開始就以“鄉(xiāng)約”的形式約束百姓,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頒布了“六條圣諭”,成為明代教化百姓的標準,其內容為“孝敬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弟,各安生理,無做非為”。清順治九年,頒布了《順治六諭》,內容同明;康……[詳細] |
![]() | 寶天曼位于八百里伏牛山南麓,內鄉(xiāng)縣夏館北部的深山中,這里林海蔽日,群山逶逸,云繞霧嶂,奇峰崢嶸,海拔1840米,登高極目遠眺,使人猶如身臨仙境,崇辱皆忘!皩毺炻鼈髡f”以大寶和曼珠的忠貞愛情拉開帷幕,大寶和曼珠青梅竹馬,雖然雙方身份懸殊,但天長日久,時光茌冉,經(jīng)過艱難曲折的生活磨練,終成眷屬。夫妻二人以群山為家,群峰為伴,常年累月在這里栽樹、種花、管護鳥獸,把寶天曼裝點成人間仙境。后人為紀念這一對……[詳細] |
![]() | 桐柏地處豫鄂兩省交界處,境內桐柏山巍娥聳立,連綿起伏,千里淮河發(fā)源于此。山青水秀,人杰地靈。無論是自然景觀,或是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桐柏不僅是南北氣候的分界嶺,也是南北文化的交匯處。從月河戰(zhàn)國貴族墓地及漢代冶煉遺址、平氏等地出土的大批文物來看,早在四、五千年前,桐柏的祖先便在這片富饒秀麗的熱土上繁衍生息,用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著淮河文明。從許多碑文中可以看到,在宋代,桐柏就儒、佛、道教并存,……[詳細] |
![]() | 一、出生很早以前,有個小村子里,近鄰兩家同年同月生下一崽一女。男孩取名叫牛仔,女仔取名叫玉花,兩個孩子從小很要好,常在一起玩耍,打柴和放牛。隨著時間的流逝,兩個小孩都長大成人了,牛仔成了大后生,玉花也變成了大姑娘,也許是長期在一起的緣故吧,這一對年輕人相互間產(chǎn)生了很深的感情,并瞞著雙方的爹娘私訂了終身。那時候,后生與姑娘常在一起是很少的。聽說牛仔和玉花私訂了終身,雙方的爹娘都非常氣憤,便開始對他倆……[詳細] |
![]() | “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薄兑捉(jīng)·系辭上》對“洛出書”最早進行了記載!昂訄D”,出于河南洛陽市孟津縣,對此人們已是耳熟能詳;而“洛書”出于何處?一直疑竇重重沒有定論!褒堮R負圖,神龜載書”,遠古時代河圖洛書的傳說,成為數(shù)千年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巨大懸疑。前不久召開的第四屆河洛文化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際國內的專家學者為“洛出書處”找到了答案:洛書出自洛寧——即河南洛陽市的洛寧縣西長水村。傳說在遠……[詳細] |
![]() | 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古時候,在華陰潼鄉(xiāng)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于是就到處找水仙花。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jīng)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詳細] |
![]() | 西漢末年,王莽纂奪了皇位,漢室之后劉秀逃到河北,招兵買馬,想討伐王莽重振西漢。王莽得知,立即命各路官軍來剿。劉秀抵擋不過,只好帶人馬而逃。這里講的是劉秀逃至磁縣時留下來的故事。大意失將相傳,劉秀當初勢力單薄,被王莽攆得東躲西藏,節(jié)節(jié)敗退。一天,劉秀帶著人馬逃到一個村子(即現(xiàn)在磁縣的留旺村)的時候,天色已晚,又累又餓,便令將士們在村里休息過夜。一員大將聞之,對劉秀說:“官兵剛被甩掉,想必這時正在尋找……[詳細] |
![]() | 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大里王村王氏獅子舞久負盛名,堪稱河洛一絕。洛陽耍獅子的,自古以來英才輩出。只是那歷史的大幕,頻頻開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將紛紛謝幕,很少留下他們的名字。明清兩朝,有些縣志中倒是提到一些洛陽舞獅人,但記載簡單,未有詳述。洛陽有一位名叫王鐵娃的,他的舞獅技藝,比起古人毫不遜色,頗有名氣。1960年,他作為舞獅的民間代表,參加了當年舉辦的全國文代會,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陳毅也觀……[詳細] |
![]() | 在洛河兩岸,流傳著一個膾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并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wǎng)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yǎng)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這天,大伙兒勞動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黃河里的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便潛……[詳細] |
![]() |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jù)史書上載;農歷二月初二,黃帝出生于壽丘(今山東曲阜)。司馬遷在《史記》里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梢姡S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聞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于歷經(jīng)五十三戰(zhàn),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zhàn)爭,統(tǒng)一了三大部落,……[詳細] |
![]() | 鄭風:詩經(jīng)國風中的內容。周宣王二十二年(前八○六)封其弟友于鄭。鄭地,即今陜西的華縣。友,就是鄭桓公,當犬戎攻破西周王朝時,他與周幽王同時被殺。其子鄭武公與平王東迂,并吞了虢國與檜國的領土,沿襲舊號,命名新都為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春秋時代鄭國的統(tǒng)治區(qū)大致包括今河南的鄭州、滎陽、登封、新鄭一帶地方。“鄭風”就是這個區(qū)域的詩。鄭國與東周王畿接壤,地處中原,文化較發(fā)達,春秋之際,人民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地……[詳細] |
![]() | “摸摸會”流傳在鄭州登封市的一項傳統(tǒng)民俗,“會”場位于中岳嵩山九龍?zhí)。每年的農歷五月十四日夜,人們從十里八村紛紛趕來,從十四日黃昏,通宵達旦一直到第二天還不肯散去。說起夜摸會,自然有它的來歷。據(jù)當?shù)厝苏f,過去有不少女子婚后不孕,生兒育女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不會生育是極為痛苦的事情,但難以言表。一些少婦為求子,便趁夜黑人靜,來到九龍?zhí)妒ツ笍R內,向圣母訴說衷腸,磕頭焚香,祈禱求子。誰知圣母靈驗,每來祈子……[詳細] |
![]() | 三弦書又稱鉸子書、腿板書,是形成于南陽的一種較為古老的說唱藝術,已有250多年歷史,因用三弦、鉸子(小銅鈸)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為本地四大曲種之一。初為一人一臺戲,懷抱三弦,腿束節(jié)子(腳板)自彈自唱。其后,隨著觀眾審美要求的提高和自然的發(fā)展,逐漸演變?yōu)檠莩呤謸翥q子或八角鼓既唱又表,另有三弦和墜胡專門伴奏并在演唱中幫腔、插話而成為二三人一臺戲,使這一說唱藝術得以更快的發(fā)展,更廣泛的流傳。三弦書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