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店鎮(zhèn)后村村有一民俗稱“貢王”,特有情趣。所謂“貢”是向王(對鬼的雅稱)進貢之意,準備柴火、牲禮讓“王”前來享用。所謂“王”,即無家可歸漂泊海上的亡魂。相傳這些冤魂因無人祭祀而于海上興風作浪,危害漁民,或給沿海居民帶來瘟病。因此部分沿海漁民每年一次或三五年一次舉辦“貢王”活動,以祈平安。后村村地處沿海,每年四月十六日舉行“貢王”。是日據(jù)說是岳王爺?shù)氖フQ日,屆時請糊紙匠塑岳王爺及群鬼偶像以供奉。岳王……[詳細] |
![]() | 香山巖寺位于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東南3公里處,鴻漸山脈左側,始建于南宋年間,是清水祖師文化的一處勝地,每年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師公的誕辰日,香山巖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大型廟會——香山廟會,晉江、南安、臺灣、金門以及海內外的許多信眾都會專程趕回香山巖進香拜謁、尋根探源,翔安香山廟會習俗被正式被列入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據(jù)傳,宋仁宗年間,閩臺一帶大旱,疾疫流行,民不聊生,清水祖師“術行建、劍、汀、漳、泉間,檀施……[詳細] |
![]() | 宋江陣亦稱“套宋江”,是在春節(jié)、元宵、中秋等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里表演的一種群眾性武術操,流傳于閩南各地。明末清初,福建仁人義士支持鄭成功反清復明,受到清政府打壓。這些義士遂轉入以迎神賽會化妝表演形式,保持練武習俗和武術套路,于是,在節(jié)慶中便出現(xiàn)了一種以裝扮水滸英雄好漢108將參與踩街表演的隊伍,即“宋江陣”或“套宋江”。由于“宋江陣”人物眾多,性格鮮明,氣氛熱烈,不斷豐富發(fā)展。一路便走上舞臺,成為“宋江……[詳細] |
![]() | 車鼓弄又稱弄車鼓、車鼓陣,是中國閩南特別是同安地區(qū)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漢族民俗娛樂形式。它是一種說唱、表演合一的漢族歌舞藝術,它以動作樸實簡單、易學易演,詼諧幽默的風格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從前鄉(xiāng)村迎神賽會,農閑節(jié)目的慶;顒右约靶禄轸[洞房等喜慶日子,都很盛行。幾乎每個村落的老人都會說車鼓弄,三步進,三步退,弄過來又扭過去。車鼓弄是集說唱、表演合一的漢族歌舞藝術,是古代弄戲的遺存形式。“車”就是……[詳細] |
![]() | 后村位于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東南部,南面傍海,與金門隔海相望。每年農歷四月十六日,后村均會舉行“貢王”活動,敬奉岳王爺,祈求平安。岳王爺即宋朝抗金英雄岳飛,他精忠報國,屢建奇功而遭奸臣秦檜陷害,遇害后被玉帝封為“代天巡狩”岳府王爺。岳王爺不但代天稽查人間善惡,還管理海上亡魂,故岳王爺也為民間航海的保護神。因此,岳王爺自古受到廣大善信者的敬仰和崇拜。后村民眾對岳飛的崇拜與信仰起源于八百多年前。相傳在很久以前……[詳細] |
![]() | 福建省羅源縣松山鎮(zhèn)八井畬族村的畬醫(yī)畬藥,是在山耕社會的特定歷史條件和地理環(huán)境中所掌握與積累的跟疾病作斗爭的豐富經驗并逐漸發(fā)展而成的民族特色醫(yī)藥。八井村畬醫(yī)多承傳祖上集拳術、點穴、醫(yī)藥于一體的治病療傷技藝,尤其以青草藥治療小兒科疾病和各種疑難雜癥、骨科、蛇咬蟲叮等見長而聞名閩中、閩東![詳細] |
![]() | 釀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已經成為閩西客家旅游美食的地方特色肴菜。當你來到閩西連城縣,一定要去品嘗一下這“四堡(全國四大木刻雕版印刷基地)釀豆腐”哦,濃香軟嫩,清爽可口,一定會讓你贊不絕口,回味無窮的![詳細] |
![]() | 福州有肉燕,永泰有蛋燕。美味爽口的蛋燕,是永泰的一碗記憶,以古鎮(zhèn)嵩口的最具特色。在永泰,不管是結婚、喬遷還是升官、賀壽,只要有喜慶宴會,蛋燕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壓軸菜。而在日常人們的餐桌上,它也是一道大眾菜。蛋燕本來叫蛋面,它之所以改名,跟“鐵印直行”的故事有關。相傳明朝明武宗朱厚照曾來到嵩口。不巧嵩口巡檢司周大人下田耕作,司衙大唱空城計。朱厚照命隨從在衙門口擊鼓,沒過多久,就看到周大人與眾兵丁,挽……[詳細] |
![]() | 送王船是閩臺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動,起于濱海漁村的“海醮”習俗。保留著比較濃厚的原生態(tài)形式! ¢}南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爺,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賞善罰惡,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保護神,而非“瘟神”。送王船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廈門送王船習俗以同安區(qū)西柯鎮(zhèn)呂厝村、海滄區(qū)鐘山村和湖里區(qū)鐘宅村三個地方的規(guī)模較大。2008年,同安區(qū)西柯鎮(zhèn)呂厝村所送的是第149任王爺,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詳細] |
![]() | 俗稱大戲、土戲。由昆曲、西秦腔發(fā)展演變而成的。明朝末年由江西撫州傳入建寧,盛于清朝。當時,建寧擁有同師同祖同腔調的戲社五個,遍及建寧各集鎮(zhèn)。宜黃戲主要以用二換一曲唱到底的《碧玉簪》、《珍珠塔》譽名,次以傳統(tǒng)正本戲《龍鳳配》、《二度梅》、《下南唐》等二十余個劇目廣流于眾。宜黃戲腔調多唱上線(二換或二簧)拆子戲(俗稱雜戲)多于正本。曲調一稱下江上線(二換);一稱下線(西皮)。演員唱的是土聲腔,小旦小嗓……[詳細] |
![]() | “打黑獅” 是一種儺面舞與南獅表演的混合物。儺面舞在遠古時代便是民間驅鬼逐疫的巫術舞蹈。中國民俗傳統(tǒng),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民間對獅子很有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打黑獅扮演黑獅者手持獅狀儺面,后面數(shù)人手牽由灰色麻布扮飾的獅身,整個表演過程是由進村、探橋、享祭、進廟、打斗、降服等過程組成。黑獅是作為反派出場的,成了被驅趕的對象,“打黑獅”民俗在漫長的歷史過程……[詳細] |
![]() | 稻草龍是用稻草編織串接起來的,每五米為一節(jié),最長100多節(jié),短的二三十節(jié)。為祈得三星高照、人丁興旺的吉意,每年正月初一日,幾位老人在祖祠一起編稻草龍。龍的主體是根稻草繩,插上香火的又稱香線龍;掛燈籠的又名燈龍。龍頭、龍尾和龍珠由香火組成。龍頭上插上兩根竹子,掛上兩盞燈籠,叫龍眼;用竹篾綁住紅薯插上三炷香稱龍須;用來引路的龍珠是一個插滿了香火的大紅薯。龍頭龍尾一般是大人扛的,提龍繩的大都是小孩子。舞……[詳細] |
![]() | 大田縣是福建省戲劇文化生態(tài)保存較好的縣區(qū),境內目前還有大腔戲、高甲戲、小腔戲(漢。、越劇、豐場戲、布袋木偶戲和提線木偶戲等劇種存在。而歷史最悠久的當屬我國古老的珍稀劇種大腔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目前保存的劇目形式較多,主要有《封神傳》、《三國傳》、《征東傳》等六種傳本,現(xiàn)有5個大腔戲農民業(yè)余劇團在流動演出,是大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寶。大田高甲戲于清代中期由永春下洋鎮(zhèn)傳入大田屏山,屏山現(xiàn)有……[詳細] |
![]() | 時間:每年農歷九月初五地點:石壁村活動歷史:9 活動影響:8 參與指數(shù):8.5簡介:寧化石壁,客家人的尋根謁祖圣地;而客家公祠,則是世界客家人的總家廟。自1995年客家公祠落成17年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上千個祭祖社團、50余萬客家人前來參加,在虔誠的祭拜中,身心一同回到故鄉(xiāng)。通過祭拜,把客家人的過去與現(xiàn)在連通,也構建了客家人的精神長廊。……[詳細] |
![]() | 廈門好清香大酒樓“閩南風味宴,華夏第一家”!“諸神開路,廈門風味在此好清香酒樓”!這是中國烹飪協(xié)會會長張世堯先生、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先生分別為好清香大酒樓的題詞!昂们逑恪眲(chuàng)辦于20世紀40年代,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以經營閩南特色菜肴和地方風味小吃而聞名,在國內和港、澳、臺及東南亞一帶享有廣泛聲譽,被原國內貿易部和中國烹飪協(xié)會授予“中華老字號”和“中華餐飲名店”。好清香大酒樓坐落在景色秀麗的湖畔……[詳細] |